2025-11-08 10:28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06日第10页) 图①: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本报记者 袁泉 摄 ②:“高原奋斗与当代青年的责任”论坛。图③:“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论坛。图④:拉林铁路。本报记者 徐玉瑶摄 ⑤:林芝工布公园。照片⑥ 曾海恒 摄:金秋时节,林芝巴松措风景秀丽。西藏日报记者白玛泽旺摄。除签名外,本版图片由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组委会提供。高原上游客云集,共同探讨雪区进展。 10月29日,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素有“雪江南”之称的林芝市举行。金黄的林芝秋天充满了色彩缤纷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景色。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为西藏发展献上智慧之言和务实之策。论坛采用“1个主论坛+3个专题论坛+4个专题活动”的创新模式。在主论坛致力推动西藏发展与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实践基础上,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和“保护世界屋脊绿色家园”的主题。 “高原奋斗与当代青年的责任”三大主题论坛将同时举办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暨漫画插画展、赠送电影放映、实地考察等活动,搭建理论探讨与示范成功、思想交流相结合的综合平台。l 交流,文化交流。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俊正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将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8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他在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给出了基本指引。当前,西藏自治区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贯彻落实X总书记习近平对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继续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大问题,努力建设团结、繁荣、文明、有序、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围绕西藏发展资源、发展特点、发展优势、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为西藏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思熟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凝聚共识:探索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路径 在“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有益地区”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数字智能赋能、品牌引领、生态优先、产业创新。”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十二届政协吉林省科学院院长江泽林,西藏奇正藏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雷炬等七位嘉宾就高原农牧业双轮驱动、强化数字技术、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西藏和西藏发展贡献等话题分享了前沿观点和实践案例。青稞资源、低海拔经济、文化旅游融合、国际学习经历“青稞饼干酥脆、低糖,特别合我的口味。论坛结束后我去买一些。”茶歇期间,APEC电商联盟的David Kovacs走进行业展区,品尝了展会推荐的低GI(血糖指数)无糖饼干。雷菊芳出席会议。 “从控制青稞种植的品质,到研发阶段攻克低升糖、无糖技术,再到标准化整个生产流程,我们打造的全麦保健食品,不仅保留了日常饮食中的营养优势,更养成了很多科学的饮食习惯。”雷菊芳解释道。在学术峰会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林围绕“助力西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与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工程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效益”,推动能源、数字、交通、产业协调发展。在“保护世界屋脊绿色家园”论坛上,嘉宾就发展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建立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开展“好西藏”公益全球传播。西藏清洁能源资源禀赋突出。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顺应绿色能源发展,积极谋划清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助力建设国家生态高原文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多吉围绕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产业、推动净零碳电气化做了主旨演讲。 《生态富民》党委常委、副院长方江平等7位专家学者西藏大学校长、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祥宁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以良就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对话。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中国安全的重要障碍和世界旅游胜地。其生态价值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平衡。在“高原奋斗与时代青年责任”论坛上,嘉宾提出“交流合作+青年培训”计划,推动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实施,鼓励青年为西藏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活力化还有其他领域吗? “从中外交往的角度来看,我特别欣赏西藏青年的正直和创新,他们不仅守护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而且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巴拿马驻华大使雷明在论坛上发表题为《青春火炬点燃高原新篇章——论高原奋斗与时代青年责任》的演讲。 《遥远的普若岗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讲述了那曲市双湖县高原各族干部群众历尽艰辛、长期坚持、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片中饰演童小凡的唐诗怡在参加“高原奋斗与时代青年的责任”论坛后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榜样。”千千万万西藏基层干部的坚守和奉献。这部作品是献给这些平凡守护者的礼物。”“我们的青春奋斗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人选择,而是对时代的回答,体现了高原的发展,与国家的振兴紧密相连。”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副院长卞巴拉姆说。专家建议:拓展国际传播渠道,讲好西藏故事。“西藏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西藏人民幸福与否,西藏人民最有发言权。”西藏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褚国强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西方媒体抛开偏见,摘掉有色眼镜,认真倾听西藏人民的声音。在舆论场复杂变化的背景下,讲好西藏,不仅要有真实易懂的内容,还要表达国际友谊,通过数字智能增强探索“人工智能+国际传播”新范式。西藏国际传播是向世界客观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新西藏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西藏不断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搭建与国内外媒体合作交流平台,成立西藏国际传播中心,打造尼泊尔与中国西藏的窗口,举办“构建更加有效的涉藏国际传播体系”圆桌会议,推动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西藏发展论坛、西藏发展论坛等重要国际展览、论坛、活动等活动有效开展。西藏博览会、“环喜马拉雅山”国际合作论坛、国际自行车赛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推介西藏发展成果。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创新活动,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搭建了西藏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充分展示了西藏形象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成果。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以“打造与世界对话高地”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主流媒体、传媒公司、研究机构、高校等近30位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人士,分享西藏的藏语传播技巧。 20个友好省份党委宣传部、国际传播中心负责人及32名重要国际传播学者和工作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资源有效整合,搭建了西藏国际交流的高端坦克平台。会议期间,郑永年、邢广成、尹冬梅、张伟伟、高志凯、王智等六位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有深厚成就和国际影响力的学者被聘为“西藏国际传播专家”。民盟中宣部副主任、著名演员胡歌被评为“西藏国际传播大使”。 “作为传播大使,我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西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实践逻辑。同时,我将改变国际传播形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方式,让西藏故事传播得更广、影响力更大。我将积极主动对接社会资源,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进藏,为西藏发展注入新动能。会议期间,西藏自治区宣传部联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出版集团、长江文化研究院、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网等重要研究机构,以及浙江报业集团、四川报业集团等中央及兄弟省媒体、巴里塔、昂集团、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等重要媒体文化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海外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高校签署《涉藏国际传播联动合作框架协议》政府、媒体、学术界、企业界、公众和国际友人共同成为西藏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和共同创造者。 “让我们把会议凝聚的共识、智慧、创新方法转化为提高西藏国际传播能力和合作的具体实践,打造西藏对外传播的新平台、新载体。实地考察:见证高原巨变,感受发展脉搏。“中国西藏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多次参加西藏发展论坛的《中国日报》美国资深记者埃里克·尼尔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主任兼代表夏泽涵感慨地说,本次论坛邀请到的400余位嘉宾中,有100余位是外宾,涵盖了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东亚办主任雷季格诺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驻伊塞克湖州全权代表、斯里兰卡财政部前国务大臣谢汉·塞马辛格、英国前议员洛根、尼日利亚总统技术顾问扎罗、委内瑞拉通信和信息部副部长阿雷希德等出席开幕式。 “西藏的发展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西藏的现实比外界的一些刻板印象更加开放、包容和充满活力”……巴基斯坦、哥伦比亚、牙买加、几内亚、斯里兰卡等等。米尼察等六国驻华使节应邀访问西藏,全面了解雪域高原发展情况,搭建西藏与世界交往的新桥梁。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作为重要渠道面向南亚开放,中尼边境主要口岸继续运营。协调一致、共同发展;西藏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率团就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发展合作达成诸多共识。来西藏经商、文化、旅游的国际面孔日益增多……西藏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637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1%,其中入境游客3人次。发送旅客5.67万人次,同比增长33.45%。有“印地第一桃花村”之称的林芝嘎拉村,近年来依托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成为“桃花村”的典范。西藏农村全面复兴。当使节到来时,村民们载歌载舞、哈多迎接。清洁能源入户、公共文化中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让首次到访西藏的几内亚驻华使馆经济参赞索利·库亚特感叹:“嘎拉村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实现了现代化生活,体现了中国推动共同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努力。”看到村民的家,现代家居用品与藏式传统家具相得益彰。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参赞尼兰卡·帕里帕纳称赞:“嘎拉村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这种均衡发展模式值得借鉴。”除了乡村参访外,使节们还参加了以藏医为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饮食。第一次体验藏式按摩的多米尼加驻华使馆参赞奥罗拉·纳瓦罗(Aurora Navarro)毫不犹豫地说:“手法很温和,但很有力,我原本因为高原反应有点紧绷的身体立刻放松了很多。”这种源自藏医学经典的理疗技术,让使节们真正体会到藏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出席2025年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是此访的重要行程之一。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是以“西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论坛。自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西藏认识西藏、观察西藏、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利勒·哈希米的行程中就可以看出论坛的号召力:在完成其他对外交往活动后,他连夜转战林芝。并没有忘记在旅途中润色他的演讲。 “这是我两年内第三次访问西藏,巴基斯坦特别关注中国在西藏的发展经验。”哈什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在西藏的培训是对‘发展权’理念的有力印证。去年,纳萨克将鼓励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偏远儿童建设寄宿设施和语言书法空间。这些包容性举措充分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基本权利。”牙买加驻华大使馆公使杰奎琳·贝尔在专题论坛上盛赞西藏生态:“西藏已将超过60万平方米的土地纳入生态红线,建立了47个自然保护区,超过200万农民和工人通过生态增加了收入,这一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圣地亚哥·甘博亚 (Santiago Gamboa),作家兼主管部长哥伦比亚驻华使馆热情地与青年志愿者交谈,倾听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想法。平和在致辞中表示:“许多年轻人活跃在生态保护第一线,他们‘用青春支持发展’的责任,歌颂了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青年的奋斗精神。”使节们从不同角度认可西藏取得的成就,不仅盛赞高原,也规划了未来国际合作的方向。虽然访问时间只有几天,但让驻华使节们对西藏的发展和民生有了直观的了解。无论是嘎拉村的笑脸、西藏的医疗经验,还是论坛中的思想碰撞,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开放、自信、充满活力的西藏,也为西藏与世界交流的深化做出了贡献。新动力。 。
编辑:王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