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篇丨做好“水文章”,讲好“水故事”

2025-10-09 10:23


央视宿迁讯10月7日讯(记者王曦飞见习记者李杰)“南水多北水少,有条件的话借水也可以啊!”基于这一理念,中国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现代超北水利工程,解决了中国北方特别是环淮海流域的缺水问题,造福了4.38亿人民。近日,记者跟随2025年“祖国大地谱写青春篇章”线上专题采访江苏枣河水利枢纽,了解南水北调六级泵站如何保障供水工程安全。江苏省枣河泵站(央视记者 王喜飞 摄) 作为世纪工程,南水北调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个调水品种。东线工程利用现有铁路江苏省北改工程逐步扩大供水品种规模,扩大输水线路。它将长江水从扬州江都引至长江下游,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同质河流逐步提水北送,实现“水高处流、水流大”的人工控制。 4.8米,这是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顺利运营的“黄金支点”。江苏省皂河泵站站长刘斌告诉记者:“皂河泵站单台机组流量为100立方米/秒,叶轮直径为6米。在中国,它也被称为‘战斗气泵’。” 》枣河泵站(央视记者王希飞 记者王希飞再搬运工王锡飞)枣河泵站自1987年投入运行以来,在徐州、宿迁等地的抗旱、流量、灌溉、航运、我国南北水域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综合水量变化超过210亿立方米,相当于23个骆马湖的蓄水量,惠及超过200万公顷农田以及徐州、宿迁等城市群的供水。 “这个人比较干旱,泵站运行多天,抽水量达5.6亿立方米,相当于骆马湖的一半以上。”刘斌说,枣河泵站在今年的防洪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看到了水弹的雕塑。 1,按1:1的比例制作。图中还展示了“亚洲一泵”的转子筒体和单叶片、刘老尖泵站2.3米长的球型横流泵的部分部件以及叶轮沙集站呃。实物单元的艺术展示吸引了多所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亚洲的‘一泵一泵’(总台央视记者 王喜飞 摄)”这样弘扬蓄水节约的遗产,增强全人的水上安全意识。我们早禾站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时代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兴起,保守的水文化不断深挖,工程与水文化设施必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江苏枣河水利枢纽将工程文化建设融入到水利景区建设中,以文化水利古镇的“亚洲第一泵”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治水故事”。 编辑:王志涛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询盘,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