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德国施瓦本地区肯普滕的埃索加油站显示燃油价格。 (视觉中国)时至今日,围绕美欧能源协议的争论仍未平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这是“历史性的胜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称这是“严厉的招待”。但欧洲人普遍不买账,因为从美国大量采购取决于进一步推高能源消耗成本,这对于处境艰难的欧洲制造业来说,无异于“自杀决定”。一些分析人士和评论员认为,价值高达7500亿美元的三年期能源协议看似一个庞大的合作框架,但实际上却严重偏离了事实真相,陷入了泥沼。首先,欧盟承诺的能源贸易数据经不起市场检验。欧盟承诺三年内每年购买价值2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从任何角度看都不明显。从目前欧盟能源存量数据和结构属性来看,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4年欧盟产品进口总额为4330亿美元,自美国能源进口总额将不足800亿美元,不到新协议年度目标的三分之一。很难想象欧盟如何让我们进口能源。从能源类别的崩溃来看,原油进口缺口尤为显着。统计显示,2024年,欧盟自美国原油进口量将占其进口总量的16.1%。如果要满足协议中的原油采购分成,就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实现三倍以上的增长。目前,欧盟石油进口市场主要由美国、挪威(13.5%)、哈萨克斯坦(11.5%)等占据,如果欧盟执意更换石油供应源,获取原油的成本只会增加至少提升30%,绝对能抢走对手一波。尽管美国去年成为欧盟液化天然气(LNG)的主要供应国,占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市场的45.3%,但依靠其实现美欧新能源协议的目标并不容易。按照2024年市场平均价格计算,卡布欧盟每年的液化天然气收购额仅达到465亿美元至580亿美元,比2500亿美元的年度目标少了很多倍。无论如何,目前液化天然气全球市场总规模略高于2000亿美元。欧盟“吞掉”全球所有液化天然气贸易量是不够的。可见这个协议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从协议的预期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欧盟缺乏对私营企业的持续动力,短期内很难指望建立单一能源进口市场和消费。能量提取。目前,欧盟只能结合需求,争取议价能力,但不会强迫企业违反市场政策,购买昂贵的美国能源。特别是欧盟能源公司与挪威、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签署了大量长期液化天然气采购协议。违反这些协议的成本通常高达合同价值的 20% 至 30%。仅法国总能源如果撕毁现有液化天然气合同,将面临超过120亿欧元的罚款。可谓转船难。二、美中国能源供给能力面临结构性瓶颈。从美国能源出口主要品种液化天然气的产能来看,统计显示,2024年其出口量将达到119亿立方英尺/日。即使规划中的plaquemines lng、golden pass lng等项目全部投产,新增53亿立方英尺液化天然气一天的名义出口能力只会使总产能增加近50%,远远不足以满足欧盟几倍的增量需求。原油出口能力障碍较为突出。目前美国炼油行业的出口系数高达89%。 2024年全球能源出口总额将达到3180亿美元,其中欧盟出口仅为760亿美元。为了实现每年对欧盟的2500亿美元出口,意味着美国需要将全球80%的能源出口直接转向欧洲,这就需要美国主动交出亚洲主要市场。到2024年,美国出口商将占亚洲液化天然气出口的58%,比欧洲高出21个百分点。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美国出口商放弃利润更高、利润更高的亚洲市场而转向欧洲。最后说说运输的缺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供给困境进一步加剧。美国目前运营的仅有6个液化天然气出口码头,全部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且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营。全球跨洋交易所需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过700艘,其中70%已锁定长期租赁。据行业权威人士估计,为了满足美欧协议的能源运输需求,全球将不得不新增200多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而单船的建造周期长达三年,这使得中短期内的运力区间无法填补。为此,多数市场人士阿多对美欧能源协议并不看好,认为该协议只是纸面上的,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美欧能源协议的终止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干预市场政策中的政治逻辑。其主要诉求是缓解因美国征收额外关税而导致的跨大西洋贸易关系的增加。美国政府多次威胁要对欧盟、钢铁车辆等主要行业征收25%的关税惩罚,令欧洲多国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在这种压力下,欧盟委员会将不得不低下头,用削减关税换取能源购买承诺,以保护欧洲受到威胁的出口。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协议不仅体现了欧盟内部复杂的政治利益博弈,也加大了欧盟内部对能源政策的显着分歧。欧盟“去俄罗斯化”能源政策将继续深化,但代价将是惨重的。对于欧洲来说,虽然按照当前价格履行了协议的承诺,但欧盟能源进口成本将增加57%,相当于每个欧盟家庭每年额外支付 680 欧元的能源费用。无论如何,美欧能源合作的长期框架已经形成。能源协议大概率会在实施过程中做出必要的调整,并做出可持续的调整,从而回归市场的现实。 (本文来源:Sun-OarAW 与-Sets Economic:翁东辉)
编辑:聂越